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197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2-10-09     来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龚传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科技赋能徽派食品品牌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对于强化我省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158”行动计划,加快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强化科技支撑作用,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力打造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讲好特色农产品品牌故事。积极打造安徽高端农业品牌,出台农产品品牌建设方案,围绕主导产业选育品牌,突出品质提升培优品牌,强化数字赋能培育品牌,大力开展营销叫响品牌。2021年公布广德黄金芽等首批安徽省有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区域公用品牌50个;2022年开展“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征集工作,推动我省农业品牌协同发展。深入推进“食安安徽”品牌建设工作,加强全省食品产业品牌价值信息调研,推动品牌企业打造全省食品安全“消费体验馆”、“研学基地”和“旅游目的地”。今年5月举办安徽省首届“食安安徽”品牌故事大赛,宣传推广徽派食品品牌故事,传播品牌理念和文化形象,扩大“食安安徽”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安徽省食品品牌整体形象。完善“食安安徽”品牌标准体系,研制《“食安安徽”品牌评价通用指南》,修订《“食安安徽”品牌认证 食用农产品生产者》等8项省级标准。将品牌宣传推介与绿色食品产业建设相结合,举办绿色食品投资优势推介会和园区考察活动,引导支持“食安安徽”品牌企业参加国内大型展会。  

  二是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计划,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地方标准体系,围绕产地清洁化、投入品减量化、资源节约化、产品优质化等关键环节,加快省级地方标准制修订,推进特色小宗作物、小品种动物限量及检测方法研制。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结合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围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发展路径,开展淮南市麻黄鸡、歙县三潭枇杷、旌德县灵芝等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会同相关市县,以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基地为依托,构建以产品为主线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标准化生产能力,带动小农户按标生产。深入推进良种联合攻关,印发《安徽省农作物及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实施方案》,探索推行“揭榜挂帅”机制,重点围绕水稻、小麦、玉米、辣椒等4个作物新品种和瘦肉型猪、地方猪、肉牛、肉羊、肉鸡等5个主要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良种选育,开展联合攻关,选育、推广一批特色专用品种。今年又开展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工作,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豆油料等优良品种。加快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截至5月底,2022年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04个,全省累计有效总数达5674个。持续开展绿色餐饮创建,推动绿色农产品广泛应用。自2013年起,依据《绿色饭店》和《绿色餐饮经营与管理》国家标准,持续开展绿色饭店和绿色餐饮企业创建,2021年底我省累计认证国家级绿色饭店和绿色餐饮企业134家。  

  三是抓好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区域特色,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带,创建安徽江淮小龙虾、酥梨、徽茶、亳药等4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其中,今年我省推荐亳药、怀远糯稻申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荐涡阳大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建设稻米、小麦、玉米、生猪、家禽、水产、中药材、蔬菜、林特、茶叶等十个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和肉牛羊、油料千亿特色产业集群为抓手,推动特色产业提档升级。聚焦安徽省乡土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2021年我省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47个,认定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740个。深入实施“158”行动计划,目前全省已累计认定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56个,指导各地聚焦特色产业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将徽州臭鳜鱼、砀山酥梨、怀远糯稻等34个产业列为“一县一业(特)”示范县。进一步优化结构布局,发挥农产品加工转化引擎作用,推动全省加工产值稳步增长。  

  四是拓宽品牌宣传渠道,拓展优质农产品消费市场。发挥农业文化传承功能,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塑强一批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精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一批“土字号”、“乡字号”产品品牌。开展中欧地理标志线上推广视频交流会,打通我省优质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新渠道;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拓展消费市场,特别是深入对接沪苏浙市场,实现长三角餐饮融合发展。2021年10月,我省与上海市共同主办“皖沪双辉 环球美食节”,开展环球美食展览、烹饪展演、食材展销等多项活动,依托互联网平台,组织皖沪两地150多家品牌餐厅开展线上促销、网红打卡、达人直播、媒体探店、老字号打标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双重互动引流,进一步推动我省高品质绿色食品和地标美食深入上海等长三角地区市场。  

  五是加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成立安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持续整合全省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开展协同攻关和成果高效转化。今年5月,成立数字皖农科技创新联盟,针对目前数字农业发展智能感知设备数据采集、动植物全生命周期生长调控模型、智能设备应用三大短板开展协作攻关、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探索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平台,推进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2021年全省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322个,省市县三级遴选发布年度主推技术1151项,依托示范展示基地和示范主体,落实和展示新技术5.75万项次。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加强2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建立起由18名首席专家、314名岗位专家、192个综合试验站构成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构建新型科研攻关体制,以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成立省级科技咨询委员会,开展产业技术发展趋势预测。广泛征集全省农业生产急需的共性技术需求,梳理出重大农业问题近300项,提出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60余项。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制度”等方式招募技术攻关团队,以“军令状”形式签订合同。2021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5%。  

  下一步,我厅将围绕您提出的意见建议,结合“两强一增”行动重点工作,发挥政策资源合力,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办好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等展会活动,依托各类展会平台,做好营销推介和品牌宣传,打造高品质徽派食品品牌。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聘、选、派、育”等方式,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聚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亩均产出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感谢您对我省“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  

  联系电话:0551-62638067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6月28日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public/7021/564702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