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2022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稳中向好

时间:2023-02-01     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2022年,西安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产出来”“管出来”“四个最严”等重要指示和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绿色发展、质量优先,坚持标准品牌引领、监管信用倒逼、市场主体自律,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监测预警体系、执法监管体系,补短板、强基础、建机制、促长效,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稳中向好。

  

  

  “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扎实开展

  印发《西安市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西安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工作的通知》,严格落实“一对一”监管、强化监测、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确保“三年行动”任务目标顺利实现。按要求组织交叉互查,截至目前,西安市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重点治理品种生产主体共计948家。

  检验监测工作高标准推进

  对照部省级要求,严格落实1.5批次/千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速测311625批次,完成全年任务量的173%,定量检测18639批次,检测合格率为99.7%。开展草莓、甜瓜、樱桃、桃、李、杏、葡萄、猕猴桃、石榴等9个地产主要农产品的专项抽检,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强化风险预警,依法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行为,努力确保我市地产农产品上市前的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加快推进

  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不断扩大农产品质量达标合格证覆盖面。市级追溯平台现有追溯主体1935家,可追溯农产品1100个,共打印追溯标签108923枚。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12个涉农区县、开发区实现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全覆盖。全市涉农区县农业合作社、企业共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共1307421张,附带上市产品109168.16吨。按照“分步推进、全面覆盖”的要求,加快“智慧监管App”项目建设。已完成553家主体信息注册和审核,为12个区县的涉农乡镇配套农残速测设备50台、手持式巡查机120台、智能终端机92台,所有设备均已配备到位全覆盖。

  名特优新农产品全程控试点创建工作扎实开展

  名特优新农产品全程控试点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全市累计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0个、特质农品70个、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实施主体63个,获得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生产经营主体31个,发展生态环保优质农业投入品生产应用主体41个、生态环保优质农产品包装标识生产应用主体45个,全面完成创建量化目标任务。聚焦产前、产中、产后等农业生产各环节,突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的各类关键因素,以量化指标推动全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在建立全程管理体系、丰富创建内涵等方面进行大量探索尝试,总结形成了创建工作“西安路径”。

  农资质量监督力度不断加大

  为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开展各项农资质量监管活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宣传周活动期间,共出动执法和科技人员631人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2.83万份,举办现场咨询培训45场次,接受群众现场咨询1.5万余人次。春耕期间,市执法支队开展了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农机等6大类农资执法检查工作,本次检查,全市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检查农资门店130余家次。秋季农资市场专项执法行动期间,对各区县、开发区对重点区域种子、农药、化肥进行执法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364人次,出动执法车辆91台次,检查整顿农资经营主体及种植基地331家,下发责令整改通知15份,依法立案6件,行政处罚3件,罚没收款7999元,发放各类普法宣传资料3140份。

  

  

  

  加强行刑衔接,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查办震慑有力

  充分利用“行刑衔接办公室”优势,严格落实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局联合印发的《全市打击涉农领域违法犯罪专项联合行动工作方案》要求,深化行刑衔接协作,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查办重点,高度重视滥用禁限用药物、残留超标、不执行休药期等行为的查处,积极开展控药残三年行动,全市共办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29起,通报典型案例3起,圆满完成食品安全考核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县均值达到2的任务目标。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涉农区县“农安县”创建工作实现全覆盖

  印发了《关于开展202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回头看”活动的通知》,加快推进“农安县”创建工作。目前,我市已创成阎良区、鄠邑区2个国家级“农安县”,创成长安区、高陵区、周至县3个省级“农安县”,临潼区、灞桥区、蓝田县省级“农安县”创建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工作从数量提升已迈向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市承担农业农村部质检站建设项目的实验室已有7个通过“双认证”,市、县两级检测机构通过资质认定(CMA)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CATL)的比例已达到78%。

  

  

  食用农产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全面覆盖

  按照“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要求,进一步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模式。强化乡镇监管机构人员配置和能力建设,加强对标准化生产、安全用药、规范开具合格证的宣传指导。截至目前,全市共划分一级网格1980个、二级网格145个、三级网格13个、四级网格1个,建立了“横向道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立体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格局。

  食用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稳步推进

  今年已完成农业地方标准的征集、选题和评审工作,并与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召开2022年度农业农村地方标准立项评审会,上报26项地方标准,省级立项2项,市级立项17项。协调组织征集并评审农业生产技术规程24个。为持续推动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与市市场监管局已达成一致,拟在我局成立西安市现代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目前各项工作正稳步推动。

  加强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力度,助力农产品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

  一是主动作为,安排认证人员深入一线现场指导,协助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系。二是鼓励申报企业认证,承担认证企业检测中费用,减轻企业负担。三是积极开展认证产品的监督检查、产品抽检、宣传培训等活动。四是积极争取,周至猕猴桃列入2022年省级地标保护工程,补贴资金300万。截至目前,我市完成29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农产品认证,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60%。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sxdt1142/20230129/98146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