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415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3-11-03     来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民革安徽省委:  

  您单位提出的《关于培育大国农匠助推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经商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现答复如下:  

  一、围绕乡村振兴需求,加强农业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精神,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等乡村人才培育项目为抓手,不断完善人才培育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推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是加强人才政策谋划。坚持将乡村人才培养工作与“三农”工作重大任务、重点行动、重点项目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会同省委组织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措施》,提出培育高素质农民和乡村工匠、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建强基层农技人才队伍、搭建一批乡村引才聚才平台、建立符合乡村振兴人才特点的职称晋升通道、完善优化农村实用人才激励保障等“12条”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硬措施”。  

  二是构建人才培育体系。统筹利用多方优质科教资源,构建以农广校、农业推广机构、涉农院校为主体,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及社会培训机构等参与的多元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推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主要面向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务农农民、返乡入乡创业创新者、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服务等人员,通过训育结合路径,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2016年以来,累计培育30.56万人,涌现出一批以全国种粮标兵徐淙祥、全国百优保供先锋张建昌等为代表的优秀高素质农民。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启动实施“头雁”项目,面向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开展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和综合支持,着力打造一支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实施“耕耘者”振兴计划,着力培育一批乡村产业发展的“能人”,起到“培养一个人、带动一个村“的作用。目前已开办“耕耘振兴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班”4期,培训360人。开展乡村产业带头人培育工作,紧扣产业遴选对象,2023年上半年新增乡村产业带头人14536名。实施“千员带万社”行动。2023年4月,省农业农村厅研究制定了《安徽省开展“千员带万社”行动工作方案》,力争2025年底,实现全省每个乡(镇)每年至少培养一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全省共培养3000名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为3万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辅导服务。2023年全省共选聘2222名辅导员。连续4年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未来新徽商”特训营,共培训140余名农村创业创新和从事农产品加工从业人员。加强基层农技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全省每年培训1万余名;持续开展五届安徽省农民满意农技员评选活动,评选满意农技员50名;实施基层农技推广特聘岗位计划,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开发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特聘岗位3082个,引导其扎根基层,服务“三农”。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培养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新质力量,2023年安农大等5所农业高校共招收12个专业定向培养生334人。  

  三是营造人才发展氛围。通过产业发展、“双招双引”、服务平台建设等途径,营造鼓励在乡返乡入乡人才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产业集群引才,围绕十大产业建成农产品加工园区144个,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16个、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66个、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7个,建设安徽徽茶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4个,引聚各类产业人才汇集。职业衔接用才,深入开展乡村产业振兴百家企业安徽行活动,以沪苏浙为“主战场”,2022年累计组织开展“双招双引”云上对接1600多场次,梳理省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学生岗位需求1735个。优化环境留才,建设省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裕农通),定期向平台汇集推送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等各类资质认定“白名单”,2022年平台共授信213.84亿元、贷款余额178.15亿元。连续举办六届“建行杯”安徽省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吸引了全省近370个农业项目、350名创客参赛。2022年开展首届安徽省高素质农民技能大赛,近千名学员参与大赛;2023年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联合举办粮食作物栽培工、食用菌生产工、互联网营销师等3个工种的竞赛活动,通过大赛吸引产业资源要素集聚,促进农村创业创新。  

  二、创新基层编制管理,强化人才服务保障  

  近年来,我厅联合省委组织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党中央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部署,将乡村人才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不断引导各类人才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印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措施,提出了“12条”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硬措施”,对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定向培养,乡镇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可定向设岗、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硕士以上学历或者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才到乡镇事业单位工作,可直接聘用到上一等级岗位,有效激发人才到基层一线贡献才智的积极性。  

  二是实施重点工程。省级重点人才工程注重向基层一线倾斜,累计遴选近200名农业领域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予以特殊支持,设立54支农业领域“115”产业创新团队,集聚急需紧缺产业人才近300人,带动各地建立一批不同层次团队。实施乡村企业家人才百千万工程,省级每年示范培训200名左右优秀乡村企业家,带动各地培训上万人次。  

  三是引进人才智力。按照“基层点餐、省里配厨、专家烹饪、群众打分”方式,每年从省级遴选一批专家组团到基层开展帮扶,重点帮助解决农业种养、工业制造、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并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和义务诊疗等服务,累计选派专家2000余人次,帮助解决各类技术难题10000多个,培训超过3万人次,中组部《组工信息》和《安徽日报》等先后刊载有关做法。  

  四是部署实施“皖工徽匠”培育行动。产教训融合锻造一支新时代工匠队伍,培育“宣纸歙砚”“徽菜皖厨”“皖北技工”等特色人才,每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0万名以上、江淮杰出工匠50名以上。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健全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和评价制度,进一步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三、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推动乡村人才建设  

  近年来,我厅联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大力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评价、发展技工教育、优化就业创业服务等途径,推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印发《就业技能培训职业(工种)目录及补贴标准(2022版)》,将适合农村劳动者培训的农机驾驶操作员、农机修理工、直播销售员、农副产品加工工等工种纳入培训目录。同时,鼓励各地结合乡村产业发展实际,自主设立培训补贴项目(工种)及制定补贴标准。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开展政府补贴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十四五”期间计划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0万人次。2022年,全省累计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45.8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52.6%。  

  二是大力发展技工教育。鼓励技工院校开设涉农相关专业,宣传引导农村家庭子女就读技工院校,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并按规定享受免学费、助学金等资助政策。2022年,全省技工院校招生8.9万人,其中招收农村家庭学生7.8万人,占比达88%。  

  三是深入推进人才评价。实施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积极推进农业领域技能评价载体建设,备案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生物工程学校、安徽电气工程学校等省级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涵盖农业经理人、农业技术员、农产品食品检验员等职业(工种)。落实《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皖办发〔2021〕26 号)要求,适当放宽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条件。对人才较为集中的农林水及教育医疗卫生系统,实行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将乡村农技人员纳入高研班培训,每年开设10多个相关专业研修班,2022年度省级高研班中“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领域项目占比24%。  

  四是加大返乡创业扶持力度。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创业安徽行动方案》,以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返乡下乡群体为重点,扶持返乡人员创业,新返乡创业企业购置新生产设备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给予一定的设备补贴,返乡创业企业自主建设或租赁厂房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给予一定厂房补助;对产业园区、孵化基地内吸纳就业50人以上的返乡创业企业,由县级人民政府给予一次性最高5万元水电气费补贴;新返乡创业企业新增吸纳就业6个月以上人员的,由就业补助资金按照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企业补助。每年遴选一批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之星”和优秀创业项目,按规定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资金激励。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引导更多人才到基层一线开展帮扶,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对乡村发展急需紧缺人才,探索设置特设岗位。开展农业农村行业遴选备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鼓励农村劳动者参加技能评价并持证上岗。根据返乡人员创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分阶段开展创业培训,提升返乡人员企业管理、经营方法等能力水平。以有关涉农项目为抓手,完善乡村人才培育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大国农匠培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省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感谢您单位对我省农业人才培育工作的关注。  

  

  联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农业科技教育中心  

  联系电话:0551-63434535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2023年9月12日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public/7021/569696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