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交卷意识  厚植畜牧业发展绿色底色 ——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暨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典型经验之四巴林右旗

时间:2024-07-19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作者:佚名

  编者按: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作出“总体上看,内蒙古的草原已经过牧了,要注意休养生息”的重要指示。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统一部署下,赤峰市农牧系统主动入位、积极作为,在做好解决过牧问题试点工作的同时,以草畜平衡区为重点,围绕稳定畜牧业发展这一主线,全力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切实防范和解决草原过牧问题。

  巴林右旗位于内蒙古东部,赤峰市北部,地处西拉木伦河北岸,大兴安岭南段山地。全旗总面积1025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00万亩,草原619.4万亩,林地498.3万亩。多年来,巴林右旗立足草原畜牧业发展实际,以保护天然草原实现永续利用为出发点,推动草原畜牧业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协调共进。

  一、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巴林右旗打造农牧业大数据中心1处,通过对采集的牲畜育种、养殖、防疫、交易等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应用,推动实现牲畜养殖精细化管理、智能化生产、全流程追溯。该中心包括大数据中心、动物防疫中心、社会化服务中心和智慧牧场指挥平台多个业务板块,通过与养殖户物联网设备集成应用,实现一网联动、一屏通览,帮助养殖户及时准确掌握生产实时情况,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有效降低了人工、饲草成本,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也为政府监管及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实现了牧业生产智能化。

  二、集中舍饲合理利用天然草原

  发展舍饲圈养是巴林右旗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式之一,以适度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为方向,通过舍饲繁育、托养代养、配套设施、统一经营,合理利用天然草原,实现畜牧业发展节本增效。位于巴林右旗巴彦塔拉苏木的内蒙古源里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公司+养殖户”经营模式,免费为养殖户提供牛舍,统一为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饲草供给、防疫、病死畜无害化处理等服务,养殖户可以将牛送到公司养殖基地进行集中托管,从而实现全年舍饲、人畜分离。通过采用统一金融政策支持服务、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饲草供应、统一粪便资源化利用、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运营方式,在推动规模化、专业化舍饲养殖上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助力实现畜牧业绿色生态发展。

  三、统养共富打造产业发展联盟

  巴林右旗巴彦塔拉苏木以肉羊养殖为主导产业,为保护天然草原永续利用,将肉羊养殖的产量产值留在源头,成立统养共富育肥羊产业联盟,将“单打独斗”式转变为“抱团取暖”式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风险共御。实行“集中养殖+分户饲养+托管代养”发展模式,推动肉羊养殖由传统放养向舍饲圈养转变。通过肉羊快育快出,实现资金快回笼,将肉羊育肥周期缩短至45-90天,保证每只育肥羊平均收益在100元左右。主动吸纳周边300公里屠宰企业为联盟会员,从活体入市拓展到以“白条”入市,将育肥羊产量和产值留在源地。依托科学饲养和精细管理,联盟年滚动出栏育肥羊预计可达3万只以上。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msdt/cf/202407/t20240717_254346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