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王旗:农家庭院的“方寸地”建成乡村振兴的“增收园”

时间:2024-07-23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作者:佚名

  四子王旗按照乡村振兴工作的安排部署,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为充分发挥庭院经济在推进乡村振兴、培育文明乡风及壮大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小庭院、大产业”的庭院经济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全旗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经过几年的努力,把农家庭院的“方寸地”建成乡村振兴的“增收园”,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有效激发人民群众内生动力。引领农牧民整治人居环境,打造绿色小院、特色小院、经济小院,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强化示范引领,打造庭院经济示范村。四子王旗选择人口集中、发展潜力大的村庄,探索实行“统一管理、集中防疫、分户饲养”的标准化肉羊养殖小区模式,由政府投资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按每户50只基础母羊的规模设计养殖单元,并配套储草棚,由农户租赁使用,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固定设施投入不足、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全旗共建成标准化肉羊养殖小区25个,养殖杜蒙羊1.4万只,带动养殖户477户,实现了由分散养殖向适度规模养殖的转变。

  二、家家养牛羊、户户促增收,构建庭院经济新模式。四子王旗把“家家养牛羊、户户促增收”作为发展庭院经济的重要举措来抓,充分发挥政策性补贴和市场化引导作用,种公羊和种母羊同步推广,人工授精全面保障,推行“统一品种、统一配种、统一培训、统一饲料、统一服务、统一防疫、统一回收”的育种联合体模式,每购置1只杜泊或杜蒙种公羊,政府补贴1600元,基础杜蒙母羊按每只3200元的价格由企业租赁给合作户使用(其中合作户自筹1200元、项目资金2000元),3年为一个合作周期,到期后企业原价回收基础母羊或继续合作,共补贴种公羊1.48万只,种母羊3.05万余只,带动养殖户6226户,走出一条“公司+农户”的杜蒙种羊产业化发展之路。对于无劳动力农牧户实施托管代养措施,依托标准化养殖场、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或直系亲属进行托管代养,每户代养10只杜蒙基础母羊,年底进行收益分红,涉及536户。

  三、丰富经济模式,打造因地制宜新产业。结合各村水源情况、院落布局情况和村民种植意愿,广泛征集群众关于发展庭院经济的意见建议,做到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因户制宜开展工作。利用线上线下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先后召开了发展庭院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动员部署会和工作推进会,为切实增加村民经济收入,全旗发放蔬菜苗、丁香苗、玫瑰苗、芍药苗、果树苗等各类苗木22万余株,发放各类蔬菜籽种25000袋,花卉籽种400斤,中草药种子800斤,共惠及基层群众6900余户、13600余人。同时为村民院内安装菜园围栏3030米,有效保护了蔬菜花卉不受家禽家畜损害,美化了庭院环境,提升了乡村颜值。

  四子王旗在“企业+合作社+农牧民”的利益链接机制上持续创新,通过“观念更新、补贴引导、基础升级、增收致富”模式,大力推广杜蒙羊新品种,逐步引导农牧民发展庭院经济,全旗5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与农牧民签订回收协议,体重达到70斤以上按照1700元/只的价格回收;体重达到50斤以上按照800元/只的价格回收,有效地保障了农牧民稳定增收,降低了市场风险。2023年底养殖户源于肉羊产业的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占农牧民经营性收入的67%。

  今年特色种植庭院经济建设工作共惠及农牧户6900余户,其中种植蔬菜的农牧户4550余户,户均可增收600元左右;种植“航天红花”中草药的德胜沟村预计户均增收可达3000元,大新地、高台村预计户均增收2000元。

  庭院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是四子王旗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稳定器”,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四子王旗将按照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持续大力推行庭院经济新工程、新产业,切实引导庭院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真正让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活力。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msdt/wlcb/202407/t20240723_254601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