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 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

时间:2024-07-30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作者:佚名

  今年以来,兴安盟积极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支撑,聚焦“大乌兰浩特环线”,并以其为牵引,加快沿线城乡的产业集聚和功能集成,形成乌兰浩特市和科右前旗6乡镇1园区两翼协同新格局,全力擘画“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一体的乡村新图景。 

  推进文旅融合,助力现代农业。我盟积极整合乡村文旅资源,将乡村的特色建筑、民间技艺、田园风光等文旅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与开发,打造乡村非遗文化体验游、生态农业观光园、智慧农业产业园等新业态,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提升文旅产业发展的附加值。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着力建设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观光带、现代农业示范带,结合生态修复,增设亲水游乐设施,创造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立足历史悠久的稻米耕作文化,建设体验式、互动式、花园式工厂。盘活闲置资源,兴建民俗馆、民俗风情步行街,发展朝鲜民俗体验园区,推动生态旅游娱乐中心、水稻科技展示中心和民俗文化体验中心建设。以独具特色的“一核两带三中心”发展模式,擦亮乌兰哈达镇农文旅融合强镇的金字名片。科右前旗科尔沁镇平安村以“聚焦能人带动,创建‘晓景计划’示范村”为主题,发展“开放式养老服务站”、预制菜体验馆、青年轰趴馆、摄影艺术展馆等休闲度假乡村游新业态,支持和鼓励农户在此开办文创、非遗、手工等活动,打造“传统节日+非遗”的文旅体验,同时在服务中心景观中运用非遗元素,提升景观形象和文化内涵,开设石头绘画、墨香书法、根雕展示等,在产业联动中带动商品的流通,推动全村和周边产业的联动发展,实现以民带民、以民惠民。

  创新发展举措,加快共同富裕。根据区位优势,科右前旗积极探索推广“统种共富”新模式,将居力很镇红峰村7500亩耕地集中流转并统一规划整理,实现规模化生产作业,种粮综合成本下降10%,亩均效益提升20%以上。整理新增耕地321亩,由村集体合作社耕种,收入用于村公共事业支出,村民从耕地“解放”后从事庭院经济或外出务工,年平均每户稳定增收2万元左右,“统种共富”模式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 

  夯实产业基础,深挖特色潜力。发展一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我盟坚持走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以做好本土特色产业优化升级为发力点,充分挖掘特色资源优势,不断延伸完善产业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产业支撑。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立足实际、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合理布局产业,以设施农业、黏玉米、稻米、肉牛保障农牧业产业发展,以红城赤芍种植示范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全国,以红色文化资源、马文化资源、绿色资源、人文资源为支撑规划红色马镇精品旅游线路,不断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升级版,让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科右前旗科尔沁镇远新村以设施农业为主题,做足羊、牛、奶、黏玉米、豆制品文章,建设羊肚菌种植繁育基地,大力发展生态循环设施农业,建设生态循环设施农业综合示范产业园区,立足产业强村富民,创建现代农业田园示范村。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msdt/xam/202407/t20240726_254728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