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良”组合再创小麦高产——巴彦淖尔市小麦高产的成功密码解读

时间:2024-08-09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作者:佚名

  再攀高峰创新绩。2024年,巴彦淖尔市小麦高产纪录在杭锦后旗头道桥镇民建村诞生,达705.80公斤,首次突破700公斤大关,较2023年最高产量683.46公斤高出22.34公斤,再创小麦高产纪录。同时,乌拉特中旗乌加河镇兴永胜村以685.64公斤的成绩打破上年度全市高产纪录。测产专家组现场揭示我市小麦高产密码,主要得益于良田、良种、良法、良机及良制等多方面协同保障,将小麦高产要素发挥到了极致。

  

  

  

  其一,良田是基础。参赛点均选耕层深厚、结构良好、地面平整、渠系配套且有机质含量1%以上的地块,整地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为高产创造良好条件。从测产结果来看,产量表现与地力水平相符。杭锦后旗土壤条件最佳,为粘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其他旗县,尤其是头道桥镇民建村参赛点,连续多年增施腐熟牛粪,地力大幅提升,产量居首。其次是乌拉特中旗,为沙性土壤且富含山洪冲击的有机质,产量喜人。

  其二,良种是核心。2024年参赛点选用的品种主要为巴麦13、永良四号和宁3015,其中巴麦13占比达73%,成为小麦创高产主打品种。测产结果显示,市农科所自主培育的国审品种巴麦13表现最优,产量高于永良四号和宁3015,与近几年试验示范测产结果相一致。

  其三,良法作支撑。参赛地块广泛应用“小麦两改三配套绿色增效”“小麦两减一增两喷”高产适用技术,有效防范病虫、干热风和倒伏,增加粒重,为高产助力。据测定,小麦千粒重相较去年增加5克左右。

  其四,良机作保障。参赛地块运用“北斗导航精准种植”“激光平地”等提升播种质量,利用“无人机防控”等手段提高防控能力,实现“一法多效、省时省力”,为小麦高产保驾护航。

  其五,良制是关键。“三分种,七分管”,小面积高产攻关激励机制促使农民对小麦生产高度重视,各参赛地块均严格遵循技术要求并落实到位:适时早播,精细除草,精准水肥管理,喷施叶面肥等,为小麦稳产筑牢防线。

  接下来,我市将总结高产经验与典型,加大推广力度,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秉持科学、创新、精细种植理念,持续突破小面积高产攻关,将专家产量转化为大田实践,使小麦产量再上新台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大力量。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msdt/byne/202408/t20240809_255286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