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州市:组建农民“施工队” 共享产业“致富花”

时间:2022-06-14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横州市作为世界茉莉花都、中国茉莉之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在深度布局发展茉莉花“1+9”产业的同时,着力加强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指导中国(茉莉)特色小镇校椅镇石井村于2022年成立横州市首家村级公司——广西石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培育本土农民施工队、职业经理人团队,“公司化”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脱贫户和监测户持续增加收入,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返贫致贫,形成“集体产业兴,能人事业兴,群众就业兴”的乡村振兴“三兴旺”新局面。

  党旗引航,加强组织保障添动力。突出党建引领,将法人治理的制度优势与集体所有的政治优势有机结合,推动党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将强大组织力转化为强劲生产力,为产业发展把舵稳盘。石井建筑公司股东由石井村党委书记与5名党员组成,将股东会建成公司坚强“红色堡垒”。股东会敏锐把握政治导向,以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立足点发力承接工程订单,成功对接市级政策扶持倾斜,公司成立以来承接了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相关工程订单12件,已开工4件。公司职业经理人团队骨干均为有威望的农村党员,通过积极发挥党员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有力推进土地争议、纠纷调处、劳力安排等群众性工作,带动村集体经济多元化“造血式”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新的强大引擎。

  组建公司,加强人才保障聚合力。着力破解产业项目专业性强,农民参与感弱,稳定性不足问题,将乡村振兴政策优势、茉莉花核心示范区区位优势与农民工技能优势有机结合,成立建筑公司集聚“土专家”“田秀才”参与项目工程建设,组建组织化、稳定化农民工匠队伍。公司实行优先吸纳脱贫人口的“托底”就业机制,公司经营建筑工程、劳务服务、环境保洁、农技服务等业务,提供保安、环卫、摘花、拔草、糕点师、茶厂工人等多种岗位。成立以来固定工程队员28人,灵活用工430多人次,覆盖校椅镇脱贫户270户,占全镇脱贫户22.7%,监测户35户,占全镇总监测户的46.7%,年内可吸纳脱贫劳动力约2000人,可带动脱贫人口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政府优先倾斜为公司脱贫人口提供“农村工匠”等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参与经济链条能力。通过公司形式提高抗风险能力,引导企业、合作社与农民工签订长期合同订单,形成稳定劳务协作关系,降低农民工务工经济风险,实现落地企业、农民工、村集体多方受益。

  利益联结,加强资金保障增活力。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传统模式之上紧密构建“公司与农户、集体与个人、产业与家业”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激发乡村振兴内生活力。政府引导将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等政府性工程市场让渡给脱贫人群,更好发挥政府扶持资金作用。公司坚持“向市场要效益,为群众谋福利”承接和经营项目工程,成立至今承接村集体经济项目石井商业综合体项目(总投资550万)、韦村商业用房出租项目(总投资50万)的基建类工程,承接茉莉花产业“1+9”项目香氛萃取观光工厂基建类工程,中华茉莉园核心示范区水肥一体化工程(总投资50万),以及村中机耕路、重大活动环卫、风貌提升三清三拆等工程合同订单。吸收脱贫人口用工510多人次,数量不低于用工总数的60%,用工100元/天起,月均收入最高达3500元。公司以入股形式吸纳脱贫劳动力,拿出部分收益分配给脱贫户,劳务收入以银行转账形式支付给脱贫人口。落户石井村的10多家茉莉花加工企业、盆栽公司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请脱贫户,截至目前已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农户与企业融洽和谐、风险共担、互利互赢,有力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致富,实现“花产村人”融合。

  两权分离,加强制度保障提效力。着力破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四议两公开”决策效率手续繁杂、村干经营分身乏术等现实困境,成立村级公司为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取完全法人资格,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将经营权交给职业经理人团队,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更加科学的制度保障。石井建筑公司激活本土人才资源优势,从本土经济能人、退位村干部等群体中选聘公司职业经理人,实现“能人领办+村级公司”新发展模式,激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生命力。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六凤村“贺桂-石井-六凤-榃汶”乡村振兴四园共治示范带,培育形成贺桂村茉莉诗黛化妆品产业能人,六凤村委“麻掌柜”茉莉花盆栽产业能人,石井村委“茉盛香”文创产业能人,榃汶村委机械化有机水稻种植能人等“村村有能人,村村有产业”的乡村发展新局面。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nn/t1198683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