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做好当前水稻“两迁”害虫等病虫害防控工作

时间:2022-06-14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6月以来,受西南气流和季风云团影响,我市出现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另据近期调查,目前局部稻区“两迁”害虫已有一定密度,飞虱虫量高有1300头/百丛,卷叶虫幼虫量高的有273头/百丛。综合天气趋势预报及各地苗情分析,预计“两迁”害虫的发生将呈加重发生态势。各级植保部门一定要做好水稻“两迁”害虫等病虫监测与防控工作,确保我市早稻生长安全。

  1 发生动态

  1.1 稻飞虱  近期田间调查:上思县百丛虫量低为126头,高的1300头以上;港口区百丛虫量一般为470头,高的达1560头。随着气温的升高及南风气流增强,稻飞虱将源源不断迁入繁殖,严重为害我市早稻生产的安全。

      1.2 稻纵卷叶螟  近期田间调查:上思县田间百丛幼虫量高的达137头,一般为25-40头/;港口区田间百丛幼虫量高的达273头,一般为40-85头/。随着成虫的不断迁入和虫卵孵化,田间虫口密度将会继续增加,幼虫为害将逐渐加重。

  1.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随着田间管理加快,禾苗长势渐见可喜,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个别田块有零星出现。老发生区要注意检查病情,一旦发现立即开展防控。

  2 防控建议

  2.1 做好监控工作各地植保(农技)部门要加强田间监测工作,准确掌握田间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向当地政府部门汇报虫情,做好病虫情报的发布工作。在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通过电视、广播、培训班等手段,提高病虫预警信息的覆盖面和传递速度,使防治技术措施能及时落到实处。协助政府部门,及时组织农民开展防治工作,打好病虫防控歼灭战。

  2.2 抓好应急防治

  2.2.1“两迁”害虫的应急防治鉴于“两迁”害虫防治难度有所加大,在应急防治期间,田间虫口密度高的田块一定要及时检查防治效果,对防治效果欠佳的稻田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为害严重的稻田在喷药时加0.2%磷酸二氢钾进行喷施,以促进植株恢复生长。防治稻飞虱宜选长效和速效药混合使用:烯啶虫胺、呋虫胺、醚菊酯、噻嗪·异丙威、吡蚜酮、噻嗪酮、毒死蜱、佰靓珑等。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苏云金杆菌、毒死蜱、苯甲酰胺、印虫威、甲维盐、阿维菌素、丙溴磷、氟铃脲、康宽等。杜绝使用菊酯类农药或其复配药剂防治稻飞虱。

  2.2.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应急防治  一是抓好白背飞虱的防治工作,切断传播媒介。移栽到大田后7-10天后选用对口农药防治白背飞虱1次,10天后再用药1次,以有效杀灭传毒虫害;田间杂草上稻飞虱也应注意防治。二是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清除病源。田间发现感病植株,要及时拔除带离田间烧毁或踩入泥中,减少田间毒源。三是在发病初期及时用抗病毒制剂宁南霉素、病毒A等加入叶面肥和防治稻飞虱的药剂混合喷施,如喷施病毒A800倍液+植物细胞分裂素600倍液等。

  2.3  注意事项施药期间,田间要保持浅水层,施药时,用药量要足,每亩兑水要达50~60公斤,喷洒要均匀,补施药的田块应轮换喷施药剂。高温天气期间,避免中午施药,注意用药安全,避免中毒事故发生。注意把农药包装物带离田间,清洁田园。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fcg/t1202284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