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潞城镇“美丽生态”催生“美丽经济”

时间:2022-06-21     来源:北京市农村农业局     作者:佚名

  

  武窑桥西侧的麦田昨天开始收割。

  风吹麦田千层浪,又到一年麦收时。在潞城镇武窑桥西侧,紧临大运河,层次分明、集中成片、随风起舞的金色麦浪,与四周错落有致的树林、民居、乡间小道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自然、美丽的乡村田园生态画卷。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武窑桥西侧的麦田,昨天正式开始收割。而在之前,这里是长满荒草的闲置地和废弃的厂房。

  2021年9月30日,潞城镇在这片修复平整好的土地上种上了小麦,原本的裸露黄土被抽出嫩苗的冬小麦所覆盖。而像这样荒地变麦田的裸露土地,潞城镇治理了千余亩。

  2021年潞城镇在创建“无违建乡镇”的过程中,陆续腾退出1000余亩土地,裸露的土地如何治理成了镇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种上花卉虽然能治扬尘,也很好看,但冬季养护困难且成本过高;如果撒草籽的话,只能起到治理扬尘的作用,却没有附加的经济价值。”潞城镇集体林场的工作人员经过集中研讨、实地研究,最终在近千亩裸露土地上种植了冬小麦,不仅可以起到治理扬尘、绿化环境、覆盖裸地的生态功能,还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如今,种下的冬小麦已从嫩绿变成金黄。潞城镇集体林场负责人岳天敬表示,这些收获的小麦一部分会以补贴的形式发给在林场工作的村民,剩余的则会出售,资金用于其它裸地的治理与生态修复。

  据悉,后续这些土地将根据土壤状况种上不同作物,因地制宜提升镇域内的生态环境。“收割完这一季的冬小麦,我们计划播种四色藜麦,打造‘潞城麦田logo’景观,塑造网红打卡地,吸引市民前来游玩。”岳天敬介绍。

  从向日葵花海到冬小麦,从芍药种植到藜麦景观,近年来,潞城镇在环境建设和拆迁腾退土地高效利用上创新工作形式,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让“美丽生态”催生“美丽经济”。

  


原文链接:http://nyncj.beijing.gov.cn/nyj/snxx/gqxx/325860965/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