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小麦科技服务组提早行动 指导服务秋播生产

时间:2022-10-21     来源: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目前,我省小麦秋播即将进入大面积适播期,受降雨偏少、气温偏高影响,土壤失墒较快,旱情再次抬头并有加剧趋势,小麦秋播工作面临严峻考验。为指导各地切实落实今年秋冬播各项技术措施,确保一播全苗,巩固夏粮面积稳定,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分区包片督促指导秋冬播生产落实情况的通知》要求,省小麦科技服务组提早行动,由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牵头,组派12名专家成员于10月13日至19日分赴襄阳、宜昌、荆州、黄冈、孝感等5个地市10个县(区),广泛宣传小麦抗旱播种及保苗防冻技术,并落实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工作。

  

  科技服务组专家成员通过走访种子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农户、农资经销商,了解种子和肥料等农资准备情况,并与当地农技推广部门会商,提出进一步抓好秋播生产的技术措施。总体看,当前各地小麦秋播生产呈现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稳粮面积落实有基础。受2022年夏收小麦种植效益普增和2023年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提价新政利好双重刺激,种植农户生产小麦意愿高涨,信心倍增,对翌年夏收小麦价格上涨期望值较高。据全省农技部门截至10月17日上报数据汇总(下同),2022年全省小麦秋播意向面积1612.9万亩,较上年意向面积增31.9万亩,增2个百分点。各地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抓好秋冬种工作要求,将小麦面积层层分解压实。二是优质品种应用有亮点。据湖北扶轮种业曾高峰介绍,今年公司主打小麦品种在湖北销售量突破800万公斤,较上年增长一倍,种植区域主要向长江以北品种适宜区集中。高抗赤霉病品种扬麦33自2021年引入湖北,各地种植农户反响较好,今年秋播种子量增加到80万斤,覆盖江汉平原、鄂东南等赤霉病频发区。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经过两年小麦品种筛选,今年秋播加大了优质品种示范推广力度,在主要产区创建样板开展集中示范。三是抗旱播种有举措。面对近期旱情抬头形势,各地积极组织抗旱保生产,据调度,全省采取造墒播种小麦面积31.2万亩,占已播小麦面积的29.1%。枝江市守华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新购入9台带液压镇压装置的小麦种肥一体播种机,自营5000余亩小麦计划全部采取镇压保墒技术,保障一播全苗。

  

  针对当前气象走势和冬前气候变化,结合墒情和播种进度调度,科技服务组专家认为,在落实全省小麦秋播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应重点关注早播小麦和落实抢墒造墒适时播种措施,并对已播种和即将播种小麦提出如下技术意见:

  一、加强适播期前播种小麦的冬前田管。当前,我省已播种小麦面积110.6万亩,均在10月14日降雨前后抢墒播种,部分雨前播种小麦已出苗,偏春性及抗寒性差的品种存在冬季受冻风险。对这部分小麦,要做好苗后镇压和冬前化控管理,谨防冬前旺长而产生冻害。苗后镇压的最佳时间一般在3叶1心期进行,冬前镇压应把握“压旺不压弱、压干不压湿”原则,或喷施多效唑、矮壮素等调节剂控旺。

  二、做好适播期小麦播种工作。一是积极蓄水。利用有限的降水过程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积极蓄水,以防持续秋冬连旱。二是抗旱播种。当前,土壤干爽,有利于机械整地,应及早腾茬进行机械整地作业待播。对适播期墒情不足地块,有条件地区应播前浇水造墒,待水份渗透到土壤中后再进行播种,以防播后出苗不齐;条件不足地区,应抢时干播待雨,或播后喷灌促苗,同时适当调节播深,控制在3-5厘米,播后及时镇压,起到压实土壤和保墒作用。三是加强苗后和冬前管理防寒防旱。对弱苗适量追施平衡肥,或采取冬前喷施芸苔素内酯等化调措施促进弱苗生长;对旺苗适时适度镇压或化控,踏实土壤,提墒保墒,控上促下,实现根健苗壮确保安全越冬。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对有旱情发生趋势田块及时喷灌保苗,对产生冻害田块,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芸苔素内酯、碧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原文链接:http://nyt.hubei.gov.cn/bmdt/yw/ywdt/snyjstgzz/202210/t20221020_435856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