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劳富“渔”》陕西渔业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走进西安

时间:2022-10-21     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image001.jpg

  采访活动走进西安市鄠邑区玉蝉街道曲抱村

  image003.jpg

  采访活动走进西安市常在林间稻渔综合种养基地

  image005.jpg

  采访活动走进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清水头村稻渔生态养殖基地

  image007.jpg

  采访活动走进西安市长安区“南山有渔”庄园

  

  9月28日,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秦”劳富“渔”》陕西渔业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团走进西安市实地采访。近年来,西安市依托区位优势,探索发展“稻渔共生”产业,实现了种养双收产业提质增效,农旅融合农民收入倍增,有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位于西安市鄠邑区玉蝉街道的曲抱村,近300亩地的水田一眼望去,金黄的稻穗与翠绿的荷叶交相呼应,还有一片片鱼塘做点缀,“曲水稻香”的牌子立在田边,这种景色,远比画中来的真实。“原先这里是一片荒草地,今年5月份,我们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着手将这片地打造成一片集稻渔共养、荷花种植、农村旅游等项目为一体的网红打卡地。” 鄠邑区曲抱村党总支书记杨选利告诉记者,“下一步,曲抱村还将继续整合村集体现有资源,扩大稻、藕、渔综合种养面积,预计在2023年将扩展到500亩,并建设稻米综合深加工工厂,真正实现一二三产融合,打造集优势产业、田园休闲、旅游体验与一体的西安精品乡村旅游目的地。”

  从长安大道向南,在滈河大桥南左转,沿着新修的“五化”道路再向东行驶,穿过一片白杨林,就来到常在林间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常在林间负责人姚运红表示,通过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打造“读《创业史》、体验稻作农耕、吃稻鳖稻鱼”特色,让农旅融合,探索农业多元价值,有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清水头村的稻渔生态养殖基地内,成片的金黄色稻田里,稻穗个个饱满。在金黄的稻田中,龙虾不仅能为稻田除虫,还能给土壤松土,促进水稻的根系发展。龙虾留下的粪便和饲料又是稻田的肥料。稻虾共养的土地,通常肥力很足,种出来的稻谷无化肥、无农药,是真正的无公害粮食。“稻虾共养”不仅实现了“一水两用”,还使一田双收增加效益成为可能。

  近年来,长安区在五台、滦镇、王曲、王莽等四个街道,发展稻渔综合种养1300亩,实现了“一田双收、一水两用”,稻田生产潜力充分发掘,水稻品质不断提升、农药使用大幅下降、水土环境持续恢复、人文风貌吸引增强,生态友好、绿色循环、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

  养鱼出“肥”水,“肥”水生蔬菜,蔬菜滤净化,净水养好鱼。“我们这里是西安首家鱼菜共生种养基地,利用高新技术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良性种养过程。让客人直观地看到蔬菜和鱼的生长过程,看得明明白白,吃得放放心心。”南山有渔负责人孙锦国说。

  新华社(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农民日报(中国农网)、中国青年报(中青网) 、国际在线、中华网、陕西网、三秦都市报 、三秦网、秦闻客户端、陕西农村报(网)等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参与报道活动。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stzx7305/20220930/980758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