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及时防治大豆病毒病

时间:2023-07-07     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大豆病毒病是由多种病毒单一或复合侵染的一类系统病害。主要包括大豆花叶病、大豆顶枯病、大豆芽枯病等。其中大豆花叶病发生普遍,占大豆病毒病80%以上,减产40%。病症状因品种、感病阶段及气温不同变异较大。常见的症状有:

  1.轻花叶型:叶片平展,肉眼观察有淡黄色斑驳,摘下病叶透过日光可见有黄绿相间斑驳,植株生长基本正常,抗病品种和后期染病植株多表现此症状。

  2.重花叶型:病叶黄绿相间花叶,严重皱缩、叶肉突起、叶缘向后卷曲、叶脉坏死、植株矮化、暗绿色。

  3.皱缩花叶型:叶片皱缩、歪扭、叶脉泡状突起、植株矮化、结荚少。

  4.黄斑型:一般与轻花叶和皱缩花叶症状混生。这种情况有两种表现型,一种是黄斑坏死,多见南方各地,另一种是东北黄斑花叶。两种表现型多见于结荚期。前者植株上叶片皱缩为黄色斑驳,叶脉变褐坏死,一般老叶不皱缩,但植株上部叶片多呈皱缩花叶状。

  发生情况

  近日我中心技术人员通过田间调查发现,分别在张家山镇、辛家沟镇、寇家塬镇大豆田中发现大豆病毒病发生,病田率达60%,严重田病株率已达20%,望广大农户朋友们积极防治,避免更大扩散。

  防治方法

  1.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进行综合防治,优化作物布局,选用抗病虫大豆品种适当调整播期。

  2.在种植过程中加强水肥管理,再者要提前防治蚜虫,从幼苗期开始进行蚜虫防治,防止和减少病毒感染。

  3.在发病重的地区可在发病初期喷洒一些防治病毒病的药剂,以提高大豆植株的抗病性,如0.5%菇类蛋白质多糖300倍液、1.5%植病灵Ⅱ号乳油1000倍液、混合脂肪酸100倍液、5%菌毒清4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

  

  231.png

  

  232.png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zbjs7155/20230707/982501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