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农区模式 提升养殖效益

时间:2024-04-24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作者:佚名

  2023年,宁城县共有3.6万户、10.9万人从事肉牛养殖,肉牛存栏达到51万头,年出栏44万头,产值102亿元,探索出了农区肉牛规模化养殖发展新模式。

  一、发展模式

  (一)园区式养殖,规模化育肥。大力发展舍饲圈养,推动建设肉牛养殖小区,实现统一规划、统一购销、统一防疫、统一粪污处理。存栏10万头以上乡镇2个,万头育肥牛养殖集聚区3处,千头肉牛养殖小区69处,规模化肉牛养殖场420处。

  (二)精准式饲喂,智能化管理。引进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分级管理、环境控制、精准饲喂等,育肥期由原来的14个月缩短至11-12个月,育肥成本控制在20-24元/公斤。在正常市场情况下,每头牛净利润在3000-4000元,户均增收4.6万元。

  (三)链条式构建,产业化经营。肉牛屠宰加工企业2家,饲料厂12家,有机肥厂8个,肉牛交易市场4处,安格斯良种繁育场4处;开工建设投资12亿元的林海集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5000万元的中环正信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项目。

  (四)循环式利用,低碳化发展。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全县年产玉米70.6万吨,可利用农作物秸秆80万吨,为肉牛养殖提供充足的饲草料,产生的牛粪全部用于设施蔬菜产业和大田种植。

  二、发展措施

  (一)政策支持,金融助力,解决好“钱”的问题。制定了发展规模、奖补资金、考核分值“三个不设上限”政策,累计投入县级奖补资金1.1亿元、扶贫资金(衔接资金)1.5亿元;协调银信部门出台肉牛贷款担保、肉牛贷款贴息等政策,对养殖户最大授信达到200万元;又承担了赤峰市育肥牛保险试点工作,降低了养殖风险。

  (二)技术指导,服务支撑,解决好“养”的问题。集改良、治疗、饲料于一体的服务组织实体71个,肉牛检验检测实验室1处,肉牛冷配改良站点165处;选派专业人才56人常年对养殖户进行全方位指导,2023年举办各级培训90期、9800人次,实现每户有技术明白人。

  (三)健全体系,筑牢屏障,解决好“防”的问题。建立县乡村三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体系,每年县财政投入防疫资金718万元,选聘村级防疫员370人,组成防控小组100个,进行春秋集中免疫、月月补免、地毯式消毒等防疫工作,有效阻断疫病传播途径。

  (四)企业带动,加工转化,解决好“销”的问题。推动东方万旗与天津食品集团成功重组,年屠宰加工肉牛能力达到10万头、牛肉深加工1.5万吨,成为百胜餐饮集团供应商。引进了千喜鹤中央厨房、鲜尔康预制菜等肉食加工企业,肉牛实现就地转化。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nmyw/202404/t20240411_249233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