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 ——“殷殷嘱托 重庆行动”系列评⑧

时间:2024-05-17     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重庆时提出,要“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

  “可感可及、得到实惠”,简单8个字,释放出浓浓暖意,也传递出鲜明指向。什么是农民群众关心的重点实事?就是他们日思夜想的事情,就是那些困扰他们的急难愁盼。不顾农民群众实际所需、内心所想,好高骛远、盲目蛮干,或者把说了当作干了、把干了当作干成了的事,都算不上一个“实”字。

  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这种“艰巨”“繁重”与“潜力”“后劲”之间的差距,正是努力的方向。

  那么,聚焦现阶段农民群众需求强烈、能抓得住、抓几年就能见到成效的重点实事,重庆怎么做?开展“四千行动”,用扎扎实实的每一步,探索重庆“三农”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围绕重点实事,重庆步履不停。从“多规合一”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一体推进路、水、电、讯、物流“五网”建设,到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垃圾革命”,深化“五清理一活动”,持续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再到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便利度,大踏步推进农村教育、医疗和养老服务覆盖率。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服务上的短板,正在一个个被补齐。

  一连串的行动,结出了累累硕果,最终化为了一件件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的小事、大事、身边事。例如,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创建市级107个示范村、市级以上美丽宜居乡村1482个;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累计引导7864家民企结对帮扶4884个村子,实施项目9208个……一组组数据,是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真实惠,改变了乡村的面貌,也托起了农民稳稳的幸福。

  现实案例,最具说服力。还记得武陵山区深处的华溪村吗?5年前,总书记来到这里,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亲切的关怀言犹在耳。5年后,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当地的黄精产业已颇具规模,乡村游也经营得红红火火,村容村貌更是迎来了大变样。

  一个华溪村的改变,是一个缩影、一种信号。接下来,建设一个又一个富强和美的“华溪村”,是使命所在、未来所向。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从这个角度说,将殷殷嘱托落地落实,就要立足重庆实际,解答“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群众福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一件成一件,一件接着一件干,一直干到农民群众满意为止。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ywxx/202405/t20240515_1320753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